“隐形杀手”高血脂,到底有哪些危害?
一、高血脂的危害
1、机体酸化
高血脂会导致人体pH值呈弱酸性,机体酸化。大量脂质蛋白游离在血浆中,极易氧化酸败,使人体体液酸化,易受病毒细菌侵扰,并影响骨质钙的分解游离,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。
2、肝部功能损伤
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,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、肝小叶损伤后,结构发生变化,而后导致肝硬化,损害肝功能。
3、高血压
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,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,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,促使血管动脉痉挛,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,导致血压升高。
4、冠心病
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,形成粥样硬化,大量脂类物质蛋白,在血浆中沉积移动,降低血液流速,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,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,损害动脉血管内皮,形成血管硬化。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,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孝血管腔内变窄,心肌注血量减少,造成心肌缺血,导致心绞痛,形成冠心病,
5、粥样硬化
危害冠状动脉,形成粥样硬化,大量脂类物质蛋白,在血浆中沉积移动,降低血液流速,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,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,损害动脉血管内皮,形成血管硬化。
6、脑中风
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,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,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,导致破裂,形成出血性脑中风,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,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。
二、高血脂的预防方法
1、减少脂肪的摄入
摄入过多的脂肪,高血脂发病风险增大。脂肪摄入过多还会积累在体内导致肥胖,而肥胖患者常常可能发生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,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而言,减少脂肪摄入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至关重要。因此,提倡在动物性食物的结构中,增加含脂肪酸较低而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食品,如鱼类、禽类、瘦肉等,减少陆生动物脂肪,最终使每日总脂肪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%,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20%。
2、限制胆固醇的摄入
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,但摄入过多的胆固醇的确危害不少。胆固醇过高有促进动脉硬化,增加糖尿病患者心、脑、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危险。胆固醇不仅来自食物,大部分是体内合成的,故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,仅能部分地降低血胆固醇水平。所以,限制胆固醇是相对的,主要适用于血胆固醇较高的患者,一般只要少吃胆固醇太高的食品,如动物内脏、蛋黄、鱼子、虾蟹等就可以了。对于一些胆固醇含量并不高的食物,如瘦肉、鸡肉、鱼等,可适量吃一些,以补充营养。
3、注重补充纤维素和维生素
高纤维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,有利于平衡血糖。正常中国成人每日膳食中纤维量为10~20g,糖尿病患者可增至25~40g。
4、血脂监测
定期对血脂监测有利于高血脂控制,尤其餐后2小时血脂,而且血脂较尿脂测试更准确。根据日常的血脂值的变化情况,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脂过高、过低,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,及时调整治疗程序,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脂达标,减少、减缓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