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到2030年,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,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,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%,超重、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。
2、到2030年,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%。
3、到2030年,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。
4、到2030年,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.3平方米,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。
5、到2030年,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%,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,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%以上。
6、到2030年,实现全人群、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,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%。加强口腔卫生,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%以内。
7、到2030年,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,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.7人。
8、到2030年,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、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、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。
9、到2030年,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。
10、到2030年,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。
11、到2030年,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,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。
12、到2030年,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50%,有条件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实现全覆盖。
13、到2030年,建成一批健康城市、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。
14、到2030年,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。
15、到2030年,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0%。
16、到2030年,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17、到2030年,建立起覆盖全国、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,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。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,提高救治效率。
18、到2030年,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。
19、到2030年,药品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。
20、到2030年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,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,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,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。
21、到2030年,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.3名。
22、到2030年,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、规范应用,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,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,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,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。